​​中医传承(中国)测评
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民间中医之家 ——记北京聚医杰医科院30周年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迎来了30周年,这所有着庞大中医队伍的医科院,以其独特的风格,不忘初心,砥砺前进,赢得了基层中医、民间中医的欢迎,被誉为“民间中医之家”、“民间中医的黄埔军校”, 先后荣获“全国中医科技推广先进单位”,“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传承文明,自主创新”等荣誉称号。

一、“聚医杰”30周年的历史沿革

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聚医杰”)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和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局局长胡熙明等领导专家于1988年支持创办的一所专为基层中医、民间中医服务的中医药学术机构。由于时间较久,创建之初的工作人员现多已去世或无法联系上,我们无从知晓前10年的详细情况。只从间断参加过的前期工作的江淑安院长那里获悉一些零碎信息。

江淑安院长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期,他在湖北省麻城市卫生局任职工作,当时奉召进京间断参加过一些“聚医杰”的工作,对当时的情况也了解有限,听说“聚医杰”当时是由国家卫生部报国家科委批准设立的科研学术机构,其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经费来源是如何解决的,他不得而知,只是参加做了一些具体工作。记得成立之初的1988年,为配合刚刚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工作,江淑安院长被借调在“聚医杰”工作,住在当时的北京中医学院招待所,办公也在那里。当时新成立的国家中医管理局也是无办公场所,租用黄寺大街上一栋三层小楼房中的一层作为办公场地,全局几十号人挤在几间房子里办公,新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尚且如此,那新成立的“聚医杰”的情况更可想而知。

江淑安院长与时任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合影

“聚医杰”的前10年工作(1988年—1998年)基本上是“半停滞”或“起步”状态,至到1998年以后,“聚医杰”更名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医药科技推广交流中心”后,挂靠在江淑安任局长的湖北省麻城市卫生局,才在麻城市台湾街设立了独立的办公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并纳入了麻城市编委的事业单位编制内,才算真正走上正轨运转,直到2000年后因他工作调动离开麻城了,“聚医杰”又迁武汉工作了几年,到2005年底才又迁回北京,再登记注册后恢复原来的名称。所以说“聚医杰”是一路坎坷、一路奋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聚医杰”的30年中,前10年虽是“起步”、“半停滞”状态,但中期的10年,后期的10年,在江淑安院长的努力下,艰苦创业,拼搏奋进,为民间中医、基层中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民间中医呼吁呐喊,争取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业绩显著,是生机勃勃的兴旺时期。

二、“聚医杰”的主要业绩

“聚医杰”30年来,禀承“构筑学术交流平台、培育特色医疗名医、帮助扶持民间中医、助力中医事业发展”的办院宗旨,在以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江淑安院长与时任国家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合影

1、构筑学术交流平台。“聚医杰”建院之初的1989年,配合刚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首任医政司司长詹文涛的重视支持下,在山西省临汾市成功主办了“全国农村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山西临汾地区基层医疗单位开办中医的专科专病科室或建专科医院的经验。1993年9月和11月分别在山东省海阳县、湖北省武汉市主办了“首次华夏医药学术研讨会”、“首次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崔月犁、吕炳奎等都为会议题词或致信所在省卫生厅分管中医的厅长,要求对会议予以支持。1998年至今,“聚医杰”进入生机勃勃发展时期,先后举办了“全国民间中医药专科专病学术成果推广交流会”、“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学术交流会”、“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会”、“聚医杰全国中医百佳名医学术交流暨民间中医论坛”、“全国中医疑难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会议,有些已形成了品牌,召开了近40次,先后有一万多名基层中医、民间中医参加过“聚医杰”的学术会议,有的会友20多年或10年以来每年或隔年参加“聚医杰”的学术活动,成为“金牌”或“银牌”的“至诚会友”。“聚医杰”的学术会议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呢?始终受到基层中医、民间中医的欢迎呢?就是注重实用、适合基层、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搞花架子、不追求人数多、不讲排场、不论资排辈,一视同仁,确保每次会议有重点、有特点、有成效。

2、提供政府决策建议。由于江淑安院长来自中医临床,从事过中医函授教育,来自基层、了解基层,有中医临床经验,又有中医教学与管理经验,集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经验于一身,加之受崔月犁、吕炳奎、董建华等前辈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精神之感染。早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局之初,他借调“聚医杰”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工作之初,就提出应重视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活动,以促进和带动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他的建议得到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照明、医政司司长詹文涛和农村处处长陈珞珈等的重视和采纳,自1990年至现在,近30多年中,他长期多次参与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先进县市建设(现在改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策划设计、评估验收等工作,并多次担任过评估验收专家组组长。

针对部分基层中医错过了1999年的“老人老办法”获取执业医师资格的机会,他多途径呼吁呐喊,促成2007年由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43号文件,再次为部分基层中医“认定”了执业医师资格。针对《执业医师法》执行后,许多民间中医取证无门的困境,他与贾谦等多方奔走呼吁,要求为民间中医考证“开绿灯”,直到2016年12月《中医药法》出台后也不停歇。2017年他又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特邀,他作为专家参与研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

1998年6月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的“首次中国民间名中医专科专病学术成果推广交流会”上他提出民间中医是传承发展中医的重要力量。并在《中国中医药报》等媒体上发表这一观点,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赞同,还多次向王国强局长等领导阐述这一观点,争取并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同,促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民间医药工作座谈会”并发布了加强民间医药工作的文件。王国强局长的“我们穿上皮鞋,不能忘了穿草鞋的”的著名论断,也源自他的开发与争取。

3、发展中医要强调特色。“聚医杰”认为发展中医,必须要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早在2007年—2009年间,向时任医政司司长许志仁建议要重点抓各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医疗优势发挥,得到肯定和支持。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聚医杰”负责承办了四期全国中医医院院长培训班和三次“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暨发挥中医特色医疗优势经验交流会”,从2000年到2005年主办了18次“全国优秀特色专科名医学术交流会”;从2006年至今,主办了38次“全国中医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会”以促进中医特色医疗的弘扬。

4、甘当伯乐培育名医。“聚医杰”认为自古以来“民间出名医”,现在也是如此。我们许多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都是来自基层、来自民间,所以对民间中医中的优秀者,加以重点扶持帮助,把民间的实用技术、特色技术 加以提高、鉴定、推广,将会培育出新的名医、发现新的中医特色疗法。30年来,“聚医杰”甘作人梯、甘当伯乐,为民间名中医的成长“浇水施肥”。如现在闻名中外的小针刀发明人朱汉章,天仙丸抗癌的研发人王振国,直肠滴入发明人王洪才、现代穴位埋线的研发人任晓艳、扶阳大师李可、风湿病专家张安林等名医大师,曾都是“聚医杰”学术活动的积极份子,曾受益过“聚医杰”。还有一批新的名医目前也正在“聚医杰”的学术平台上茁壮成长。

5、科研学术硕果累累。30年来,“聚医杰”及其同仁,先后进行100多项科研学术成果创新,范围涉及中医经典研究、特色新疗法、单验方整理发掘、中医工作管理等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聚医杰”研究的“农村中医药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就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为“中医软科学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向全国推广。江淑安院长在1991年应邀参加了全国中医工作厅局长会议介绍经验。聚医杰研究的“中医成材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中医药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网开一面,让民间中医能合法执业”、“中医药发展研究”、“痰致妇科的中医辨证施治研究”。“《伤寒论》中的时间医学研究”、“附子的研究及临证运用”、“黄芪的研究及临证运用”等研究课题已取得重大进展或被鉴定推广。在“聚医杰”的同仁中,有几百人发表了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上百人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或成果。为了总结推广学术经验或成果,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华中医药特色医疗优秀文集》、《中医药防治疑难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风湿骨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肝胆脾胃病经验荟萃》、《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暨妇科病经验荟萃》等系列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

6、为民间中医增加正能量。民间中医、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与公职中医、公立中医院一样都是运用中医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但由于多种原因,在政策扶持、执业环境、职称晋升、评功表模等方面都不能一视同仁,有的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受到歧视或打击。处于一种弱势状态,这非常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聚医杰”认识到、看到了这些,长期以来不断地为民间中医呼吁呐喊,为民间中医造势,为他们增加正能量。《中医药法》公布施行后,“聚医杰”又及时向广大民间中医宣传并讲解《中医药法》的八大亮点,为他们点燃希望的灯,增强从事中医事业的信心,使他们看到前途和光明,托起传承中医的梦。每年的聚医杰学术年会,还对优秀的民间中医人才进行宣传表彰,鼓励他们在民间更好地运用中医药为老百姓服务。增强热爱中医的热情。

聚医杰的30年,是不平凡的30年,是为中医药事业努力的30年,江淑安院长为之奋斗了20多年,是“聚医杰”的领路人、主心骨,作出了重大奉献。聚医杰的30年始终得到了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早期有国家卫生部的崔月犁部长、胡熙明副部长、孙隆椿副部长、钱信忠老部长、吕炳奎局长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詹文涛司长等的支持;中后期得到了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于生龙副局长、许志仁司长、桑滨生司长、杨荣臣副司长、吴凯处长和中宣部冯复加主任、中组部杨进福书记、中国中医药报海霞主任等众多领导专家的亲自参与或题词支持。卫生部王健司长和我从1998年以来,几乎年年参加聚医杰的中医药学术活动,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路漫漫兮,聚医杰任重道远”。30年的奋斗历程艰难而不平凡,聚医杰始终将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得到广大民间中医、基层中医的厚爱。已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征程仍须再努力。希望“聚医杰”一如既往地组织带领全国各地的院友、会友、学术委员们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作出新贡献。愿“聚医杰”集聚更多的优秀中医人才!

(作者为国家卫健委健康报社原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